2025年7月21日,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口岸呈现一派繁忙景象。一辆辆满载缅甸茶叶的货车有序通过边民互市125货场进境,经海关高效查验后,这批新鲜茶叶原料将迅速运往当地加工厂进行精制处理。这是南伞口岸今年通过"边民互市+落地加工"模式进口的第126批缅甸茶叶,标志着中缅边境特色农产品贸易合作进入新阶段。
昆明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南伞海关累计监管以该模式进口的缅甸茶叶达1464.5吨,较去年同期增长904.2%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种创新贸易模式已为当地创造40余个就业岗位,边民人均月增收超1500元,成为兴边富民的生动实践。南伞海关关长李志东表示:"我们正构建'源头可溯、过程可控、风险可防'的监管体系,全力打造'一株茶叶富两边'的边境发展新范式"。
茶叶落地加工模式是指在边民互市贸易区设立加工厂,组织边民成立合作社与企业建立稳定购销关系。缅甸茶农采摘的鲜叶经边民互市入境后,直接进入配套加工厂制成成品,既解决了传统贸易中茶叶易变质的问题,又通过精深加工使产品附加值提升约28%。镇康县康恒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世康感慨道:"过去自寻销路常面临茶叶积压,现在通过订单式合作,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三成"。
为保障跨境茶叶贸易高效畅通,南伞海关创新推出系列便利化措施:通过"互联网+边民互市"系统实现线上申报,运用5G智能单兵设备将查验时间压缩至4小时内;对茶叶等农产品实施"直通运输""委托申报"等绿色通道政策,确保"即到即查、合格即放"。海关还专门组建农食产品入境保障专班,定期开展政策宣讲会,指导边民规范申报流程。统计显示,这些举措使整体通关效率提升60%,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5%。
在临沧市政府的规划中,南伞口岸将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茶叶溯源系统,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从缅甸茶园到国内茶杯的全程数字化管理。目前口岸已形成原料进口、精深加工、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,开发出普洱茶、花果茶等系列产品,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已达12%。这种"前店后厂"模式不仅丰富了国内茶叶消费选择,更通过技术输出帮助缅甸茶农提升种植水平,实现双边互利共赢。
随着RCEP协定深入实施,南伞口岸作为中缅经济走廊重要节点,其创新实践为边境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。海关数据显示,除茶叶外,口岸今年还首次通过"整进散出"模式进口竹制品,首批货值达3.5万元,标志着多元化边贸格局正在形成。分析人士指出,这种"互市贸易+落地加工"模式有效激活了边境地区发展潜能,为"一带一路"框架下的跨境产业合作探索出新路径。

镇康桀睿进出口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缅进出口贸易服务,服务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:专业进出口报关、国际贸易结算、进出口单证办理、进出口物流配送、货物仓储、中缅专线物流等,全力打造成为“外贸门到门一条龙”的外贸综合服务体。
电话:4000-888-707
传真:0692-4116315
邮箱:yunnanjierui@163.com
网址:www.jieruifwdr.com
杨经理 手机:19526696809 QQ:2316541978